为了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北京市从2017年开始实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计划。来自北京市住建委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北京市已有约18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完成节能绿色化改造,并通过了最终的验收。相比之前,平均节能超过两成。
公共建筑是指写字楼、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医院、学校等人们从事公共活动的建筑。据北京市住建委统计,北京市公共建筑总量约为3.2亿平方米,其中约一半需要进行节能绿色化改造,改造内容包括外墙保温改造、供热、空调、照明系统改造,动力设备和楼宇自控系统改造等,自2017年至今,改造项目申请量已超过1150万平方米,约180万平方米的改造项目经过一年运行期满后通过了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综合验收。
北京市住建委科研所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室主任徐俊芳说到:除建筑能源系统硬件方面的改造外,更加关注公共建筑的智能化(节能)改造。目前完成节能绿色化改造验收的18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每年可节约1.8万吨标煤左右,相当于节省了约3万套新建住宅的供暖设计能耗,减排二氧化碳约4.7万吨。
目前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单体建筑面积3千平方米及以上的公共建筑进行节能绿色化改造并达到节能节能率要求的,市级财政给予每平方米30元的资金奖励。已通过验收的18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可获得约5400万元的奖励资金。
接下来,北京市住建委将要研究出台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引导力度,降低资金奖励的门槛。只要是合法的公共建筑进行节能绿色化改造,都可申请奖励资金,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引导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工作。
东环广场地处东二环、东四十条和东直门桥之间,于1998年9月竣工,于1998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楼宇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集办公、商业及公寓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其中写字楼及配套设施15万平方米;国际酒店式公寓5万平方米。
自2015年来,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品质,先后实施了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楼宇变配电系统、制冷系统、供热系统无人值守改造,显著提升了楼宇智能化水平。2018年,为建设东环广场智慧化商务服务平台,又先后实施了建筑信息模型(BIM)运维系统、建筑设施设备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建筑给排水智能监控系统、室内智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智能空调通风(新风)调控系统、智能安全监控系统、智能能效监测系统的建设及改造升级,实现了整座商务楼宇运营管理、设施设备运维管理、环境品质管理的智慧化和绿色化。
东环广场以2014年为基准年,能耗总量为8949.64吨标煤,经过节能绿色化改造,2017年7月—2018年6月能耗总量为7578.07吨标煤,较基准年降低能耗15.3%。其中通过2018年空调制冷系统实际耗能与2017年相比下降667608KWh,节约率44.68%;2019年中央空调实际耗能与2017年相比下降449316KWh,节约率30.07%。
东环广场智能控制管理平台将各类系统集成在一个管理平台中,通过对子系统设备上传数据的整理、分析,找出相关联的问题,为确定设施设备运行趋势及决策提供依据。目前东环广场平台已经采集了3万多信息点数据。平台体现了“安全、高效、低碳、环保”“的服务总体目标的同时,将项目对绿色建筑的关注点进行有了机结合。
通过东环广场节能绿色化改造,使得东环广场的能耗和碳排放量降低,人力效率提升,同时促使了东环广场智能平台的发展,目前东环广场初步形成智慧型环保大厦,为客户带来优质和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楼宇智能管理
建筑运维篇
环境健康篇
能源篇